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航化网手机端
微信小程序
当前位置:航化首页 > 航化资讯 > 航天
2022年11月3日,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我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随后,问天和梦天实验舱最外侧的四副大型柔性太阳翼开始双自由度转动,正式开启了太阳翼长达十余年的对日定向旅程,我国空间站实现“比翼双飞”。
2024年1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ISO/NP 25286 《航天系统—宇航用COTS EEE元器件—保证要求》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立项。
11月27日10时,蓝箭航天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ZQ-2E Y1)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发射工位点火升空,将搭载的光传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空间站已经安全可靠高效在轨运行1300余天,单个航天员最长累计太空飞行时间374天,单个乘组最长一次驻留时间192天,相关经验为未来载人登月打下良好基础。
11月16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本次“太空快递”的上行物资中,最引人关注的可能是一批“砖头”。原来,它们是由科研人员模拟月壤成分烧制的“月壤砖”,计划开展太空暴露实验,预计自2025年底起分批返回地球,检验其能否胜任未来建造月球基地的重要任务。
据“飞行国际”网站11月20日报道,GE航空航天计划在2025年开始对开放式风扇发动机(open-fan engine)进行建模,以研究其与飞机机翼及其他结构的集成方式。这项研究是GE航空航天在可持续发动机革命性创新(RISE)计划下持续致力于开发更高效动力装置的一部分。届时将使用两台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一台位于伊利诺伊州的阿贡国家实验室,另一台位于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21日在深圳召开的第六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上表示,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载人登月任务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深化论证,目前全面进入了初样研制阶段。
航展会场上空,空军“八一”、“红鹰”飞行表演队相继炫舞蓝天,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人民空军75岁生日。
目前,第一批嫦娥六号任务月球科研样品和第八批嫦娥五号任务月球科研样品已完成准备工作,相关信息也已上线发布。
近日,印度空间组织公布了与日本合作的月球极地探索任务新方案。在印度“月船3号”任务和日本SLIM月球着陆器、H-3火箭相继成功的基础上,双方将尝试向月球南极投送着陆器和巡视器,勘测水冰资源。那么,这次探月任务有何亮点?双方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未来,随着新技术应用,各国探索月球南极任务有可能出现哪些新迹象?